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李先生为妻子王小姐打下欠条一张,声明借款5万元,于两年内清偿。双方协议离婚后,王小姐持借条将李先生告上法庭,索要欠款。但李先生却说,该欠条只是“道具”,并不存在借款事实。塘沽区法院一审判决,认定该借条是夫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判决李先生偿还王小姐欠款5万元。
原告王小姐诉称,2004年10月,其与被告李先生结婚。2005年5月,因要和朋友开饭馆,李先生要求王小姐帮忙凑笔钱。她从亲戚朋友...
前不久,丰台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夫妻”债务纠纷案。
七年前,张文和沈琪经人介绍认识,两年后两人结婚,婚前,沈琪曾借给张文15万元帮助其做生意。之后,张文给沈琪出具了借条,承诺2006年12月31日前还清。张文陆续还了一部分钱给沈琪。2008年10月,两人离婚,但此时张文还差5万元没还清。
沈琪将张文诉至法院,要求还清借款,并支付4000元利息。张文辩称,他确实欠原告5万余元,但他和沈琪原系夫妻关系,他认为...
一对发生婚外情的男女,女子被男方家属打了一顿。事后,女子表示,想要继续保持这种关系,就得写下10万元借条。不料,男子照做后,女子持借条将男子告上法庭。
情人索要10万借条
王可(化名)在南昌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妻子住在进贤县。王可业余时间喜欢到舞厅玩。2003年5月,王可结识了孙女士,不久两人发生了婚外情。2007年4月,婚外情被王可的妻子发觉,王可的妻子将孙女士痛打了一顿。之后,两人的感情渐渐淡了...
“结婚前付购房款,结婚后还房屋借款,这套房子到底属于婚前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近日,广元市利州区法院成功调解一起离婚案件,解决了该案中房屋归属的争议问题。 小芳与小志经人介绍相识恋爱。由于两人感情逐渐加深,2006年10月,小志将自己所有的位于广元市老城的一套房屋变卖16万元,并在利州区东坝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屋,价值26万元,约定首付15万元,12月20日支付余款11万元。在规定期限内,小志借...
丈夫死后,妻子谷女士被告上法庭要求还款10多万元。因债务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且谷女士没有收入,故认定死者的债务属夫妻共同债务,谷女士负有连带清偿责任。在剔除了无效证据后,10月9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作出谷女士归还卢先生借款3.5万元,并偿付利息的判决。
卢先生与林某系朋友关系,林某与谷女士系夫妻关系。2006年4月29日,林某死亡。因林某生前曾向卢先生借款,故卢先生将谷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判令偿...
一女子在世时借给人20万做生意,死后其13岁幼女向对方追讨其中的10万借款,讨要未果双方闹上法庭。12月21日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借款人偿还该女孩借款十万元,并自2003年5月26日起至判决确定还款之日止按每月9%的利率(此利率若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按四倍计算)支付利息。
13岁女孩小欣(化名)是巩义市河洛镇人,她的母亲白某与生父宋某于2003年4月8日协议离婚,小欣由母亲白某...
前不久,丰台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夫妻”债务纠纷案。 七年前,张文和沈琪经人介绍认识,两年后两人结婚,婚前,沈琪曾借给张文15万元帮助其做生意。之后,张文给沈琪出具了借条,承诺2006年12月31日前还清。张文陆续还了一部分钱给沈琪。2008年10月,两人离婚,但此时张文还差5万元没还清。 沈琪将张文诉至法院,要求还清借款,并支付4000元利息。张文辩称,他确实欠原告5万余元,但他和沈琪原系夫妻关系,他认为既然两...
丈夫逝前立据向他人借款用于家庭生活,丈夫逝后,债权人向妻子索要未果,遂诉将立据人妻子告上法庭,要求其偿还该借款。8月27日,河南省汤阴县人民法院审结该案,判决立据人妻子偿还借款。
2009年3月5日,杨某立据向张某借款5000元,用于家庭生活。2010年2月9日杨某因病去逝,所借张某款项未能偿还。后张某向杨某妻子胡某索要该款,遭杨某妻子胡某拒绝,张某无奈遂将胡某告上法庭。
法院认为,被告胡某的丈夫向原告...
日前,房山法院受理了一起债权人状告债务人及其前妻、请求法院判令撤销债务人无偿赠与前妻住房的案件。
据原告高飞(化名)称:他和李豪(化名)本是好朋友,一直有业务上的往来。2003年开始,李豪陆续从高飞手上借了30余万元的钱,同时还向高飞出具了一份欠条,内容为:李豪向高飞借款35万元,并自己的一套房屋作为借款担保,如果到期不还,愿用这套房子抵款。后来,高飞曾好几次找到他,要他尽快偿还借款。但是李豪却...
本网认为真实的案例更能形象的说明和解决问题,请您参考以下案例: 朱某某、张某某原系夫妻。1995年8月30日,两人向史某某借款3万元。1998年12月21日,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双方协议将欠史某某的3万元债务归朱某某偿还,但未征得史某某的同意.此款经史某某多次索要,朱均无力偿还为由拒付.为此,史某某诉到锦州市古塔区人民法院.古塔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遂判决朱某某、张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