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后彩礼可以要回吗?离婚彩礼怎么处理?法律对彩礼的态度是什么?
可以说,彩礼是封建社会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的主要特征,违背了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原则。
早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
网友提问:
离婚彩礼返还的标准是什么?
律师解答:
我国《婚姻法》,并未对婚约和彩礼作出规定,都只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中,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一旦婚约解除,便引发纠纷。这种基于婚约所发生的财产流转关系在婚约存续期间,当然不发生返还问题;一旦婚约解除,此财产流转就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接受彩礼的一方就应当返还...
【案情】
张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刚与丈夫离婚,于是希望找到一个经济富裕的人家结婚。后经人介绍与大自己一岁的李某相识,李某家庭富裕,一直没有结婚。认识后不久,张某便同意与李某结婚,但要李某给付50万元彩礼。李某虽然有些顾虑,但由于对张某比较满意,还是同意了张某的要求。为了让李某和介绍人放心,张某主动提出签署一份彩礼返还协议。内容是:双方自愿结婚,与他人无关,男方给付彩礼50万元,如果双方婚姻维...
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产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产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嫁妆的分割与返还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女方亲属陪送嫁妆的行为应认定...
对于彩礼,我国法律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男方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应支持:
1、给付彩礼后,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没有共同生活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3、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导致给付彩礼人生活困难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对于陪送嫁妆,我国婚姻法律认为此时赠与行为,且分如下几种情形:
1、在婚姻登记前的嫁妆,应认定为是女方家人对女方...
(一)关于彩礼纠纷处理的其他情形
对于彩礼返还的情形,除了《婚姻法解释二》的规定之外,结合司法实践,还应当考虑以下几种情形:
1.解除婚约。解除婚约,应当认为是解除条件的成就,在双方合意解除婚约的情形下,除当事人有相反的约定外,应当认定彩礼赠与所附的解除条件成就,彩礼应当予以返还,这也是符合社会观念以及一般习惯的。
2.一方当事人患有精神病或者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法》第7条...
办完婚宴就分手,而这对夫妻竟还没领证。重庆一对小夫妻办了婚宴,但由于两人忙着去重庆主城打工,而且年龄也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没来得及领结婚证。然而,这一年来,两人经常吵架,最终两人分手。但由于分手后,两人产生经济纠纷,闹得要民警来协调了。
面对这起未到法定婚龄先办婚礼后领证的情况,警方提醒,男女双方在处理婚姻关系上,一定要达到法定婚龄,并去民政部门登记。否则一旦面临分手,双方的身份关系得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下称《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司法实践中,彩礼纠纷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
1、已经登记结婚并同居生活的。
这种情形下一般不予返还,无论是理论上、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司法实践上还是风俗习惯上,认识是一致的。
2、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时间较长的,一般应当以两年以上。
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对该种情况确定不予返还,主要理由:
首先,在当地广大农村地区,一贯将举行结婚仪式并共同生活视为男女结婚的标志。双方一旦结婚,就成为了...
彩礼是夫妻一方婚前以结婚为目的而给予另一方财物的行为。彩礼不是一个法律用语,在处理相关彩礼时间时,定位婚约财产。从司法实践经验和相关法律依据总结可知,譬如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和男女双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情感所为的赠与等都不能认定为彩礼。
不能认定为彩礼的情形
根据彩礼的目的性,在实践中对以下行为不能认定为彩礼:
1、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
2、男女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