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因此,未成年人是指从出生之日起至未满18周岁的全体公民。未成年人,以其年龄阶段为标准,可划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以其各自的特征和所处的状况为标准,可划分为普通的未成年人、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有特殊天赋的未成年人、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以其职业情况为标准,可划分为在校学习的未成...
一名三岁儿童在河边玩耍时掉入河中溺水身亡,孩子的父母认为居住地的村委会未对隐患做合理的防护,并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各类费用人民币16万元。不过,上海市嘉定区法院认为,孩子溺水身亡的原因是孩子的家人未对其尽监护义务,不支持其诉讼请求。
原籍河南的小丁夫妇在上海打工,三岁的儿子军军由外婆照顾,一家四口住在上海嘉定区农村。2005年6月28日下午,军军的外婆带着军军到亲属家探病,军军独自一个人到外面玩...
案情概述: 刘女士和前夫张某于1998年由法院调解离婚,10岁的儿子由前夫抚养。但离婚后,张某将儿子扔给爷爷、奶奶就不管不问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张某却不让刘女士探望儿子,就连到学校见面也不允许。刘女士认为,前夫的行为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2003年刘女士请求法院判令自己有定期探望子女的权利。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每星期可探视一次,每次一天。 律师点...
“为了今后合理避税,现在家长购房,让孩子当房主的现象挺常见的。”沈阳市某楼盘售楼处的工作人员牛媛媛对记者说。这些办理购房合同时登记的房主不少都是未成年子女,年龄跨度也较大,从几岁到十几岁都有。
之所以采取此种方式,主要是为了躲避今后的“麻烦”。姜氏夫妇在办理购房合同时落的就是自己儿子的名。他们表示,这样一来,孩子多年后可以避开遗产税。
然而,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
不论从青少年的年龄、生理、心理各方面看,青少年均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其最容易受到社会其他群体的伤害,且权益受到侵犯后,又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护。因此,我们在维权实践的同时,结合青少年的特点,积极探究青少年维权的工作方法。经过摸索,总结出下面“四个结合,四个为主”的工作方法。
第一、办理具体的案件与宣传相结合,以宣传为主。青少年维权工作以办理具体案件为基础,要把每一件维权案件办好、...
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它一切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承担这种监护任务的人叫监护人。监护人一般由公民担任,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由有关的组织担任。
监护制度是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因此,未成年人是指从出生之日起至未满18周岁的全体公民。未成年人,以其年龄阶段为标准,可划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以其各自的特征和所处的状况为标准,可划分为普通的未成年人、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有特殊天赋的未成年人、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以其职业情况为标准,可划分为在校学习的未成年...
案情概述: 刘女士和前夫张某于1998年由法院调解离婚,10岁的儿子由前夫抚养。但离婚后,张某将儿子扔给爷爷、奶奶就不管不问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张某却不让刘女士探望儿子,就连到学校见面也不允许。刘女士认为,前夫的行为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2003年刘女士请求法院判令自己有定期探望子女的权利。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每星期可探视一次,每次一天。 律师...
一、保护被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三、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根据《民法通则》第1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
在侵权案件中涉及未成年人(本文仅指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占相当大的数量,基于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还不成熟等特点,依法、公正、及时地处理这类案件对未成年人本身,对未成年人的家长,乃至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未成年人在侵权纠纷中一般以两种身分出现,一是作为因他人的致害行为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二是作为实施侵害行为而致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加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