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不吉利?不立麻烦大!独生子女未必全额继承房产
此前,一则网贴《父母去世后,房屋肯定属于独生子女吗?结论惊呆了宝宝》将朋友圈刷爆,贴中讲述了由于父母没有立遗嘱,独生子女想把房屋过户时遇到困难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小丽是父母的独生女儿,父亲十年前去世,母亲今年刚过世,父母亲生前留下一套127平方米的房子。父母都过世后,小丽想要把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咨询律师才发现,按照法律规定,父亲过世...
基本案情:
王某与马某育有三子王甲、王乙、王丙,2008年5月4日马某代患有中风的王某写下了一份代书遗嘱,其内容为:王某去世后,其所享有二分之一产权的房屋由王甲、王乙各继承二分之一,代书人马某及遗嘱人王某均在代书遗嘱上签名。2009年12月11日,王某因病去世,2010年2月8日马某因病去世,其后,王甲、王乙、王丙因房屋继承纠纷诉至法院,王甲、王乙要求按遗嘱继承房屋,王丙认为遗嘱内容不真实,且不符合法定要件...
一、同居能继承另一方的遗产吗
非婚同居当事人不享有法定继承权,并不影响其作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产的要求,法律也为这一要求设计了其他的救济途径。我国《继承法》规定了遗产转移的五种方式,其效力优先顺序是:扶养协议、遗赠、遗嘱、法定继承、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依据这一顺序,非婚同居当事人之间可通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来实现相互间的遗产转移。
也可以依据《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通过遗嘱的形...
什么是遗嘱?
所谓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共有以下几个特征:
1、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
即遗嘱是基于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预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
2、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遗嘱能力,不能设立遗嘱。
3、设立遗嘱不能进...
1、无人继承的情形指的是什么?
所谓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是指下列几种情况:
(1)被继承人既无法定继承人,又无遗嘱指定的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
(2)被继承人虽然有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但是全体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或者全体继承人都丧失了继承权,都没有资格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3)被继承人没有法定继承人,只用遗嘱处分了一部分遗产,其余未加处分的那一部分遗产也属于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
公房也称公有住房,国有住宅。它是指由国家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销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归国家所有。目前居民租用的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售公有住房,一类是不可售公有住房。上述两类房均为使用权房。
公有住房的产权问题
按照产权人的不同又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直管公有住房,指由政府接管,国家出租、收购、新建、扩建的...
1、什么是遗嘱公证?
遗嘱是公民依照法律和本人意愿,生前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去世后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而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其依照法律和本人意愿,生前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去世后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予以证明的活动。
2、遗嘱公证的效力如何?
无论遗嘱是否经过公证,只要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均具有法律效力。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
代书遗嘱,是遗嘱的一种形式。如果进行公证,就是公证遗嘱了。不过,在所有遗嘱形式中,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最高。如果有条件,将代书遗嘱更换为公证遗嘱更好。
相关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遗嘱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一)公证遗嘱。公证遗嘱即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的遗嘱。公证遗嘱的方式是最严格的遗嘱方式,能确实保障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公证遗嘱也是处理遗嘱继承纠
...
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
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1)被继承人生前立有遗嘱,并且遗嘱合法有效;
(2)立遗嘱人死亡;
(3)被继承人生前没有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4)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同时也未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
如何保证遗嘱合法有效性?
1、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是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遗嘱应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
4、遗嘱只能处理立遗嘱人的财产。
一份合法有效规范的遗嘱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本人身份的说明,如近亲属情况。
2、本人的继承人的身份说明,如身份证号码、住所等个人信息,防止重名或者出现名字错误,或者与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