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李某、麻某于2005年开始同居,2007年4月15日生育女儿李小某,2010年1月14日登记结婚,2012年12月20日协议离婚,约定夫妻共同财产公寓式住房一套及旅游车一辆归麻某所有,购房贷款24.3万元及其余债务10.1万元由麻某偿还,房屋产权25%赠与李小某;李小某由麻某抚养,李某按月支付抚养费700元。
2014年4月23日,李某与李小某做了亲子关系鉴定,经鉴定二人非亲生父女关系。李某认为麻某隐瞒李小某非李某亲生女儿的...
刘大宝2013年12月18日向法院起诉称:其2007年经人介绍认识与被告黄开琼认识,2008年按农村风俗举办婚礼后同居生活,于2009年11月23日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并于2010年生育一子,但婚后感情不睦,被告不管孩子,不顾及家庭,不孝敬公婆。原告曾于2013年2月起诉要求判决与被告离婚。后经法院调解和好,但被告仍然没有悔改之心,夫妻感情仍未得到修复。故再次起诉要求法院判决二人离婚。
经法院审理查明:原被告二人于2009年1...
【基本案情】
某县女子吴某主张自己与前夫沈某是假离婚,要求分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安置房,并主张分手费。日前,某县法院审结这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
原告吴某诉称,自己与沈某于2008年登记结婚,同年9月沈某写下保证书,保证书内容为:如吴某知道沈某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吴某主动提出分手,沈某赔偿吴某50万元。2011年为了超生一子女,沈某欺骗吴某到某县民政局假离婚,由沈某拟好离婚协议后双方签名。随后,双...
大部分案件的主要问题已不是解除婚姻关系,也不是子女的抚养,而是现有的住房在离婚时的重新分配。男女双方在表示愿意解除婚姻关系后,确在为争夺房产或居住权而唇枪舌剑,甚至闹得焦头烂额。对多数当事人而言,房产是婚姻中投资最大的一项财产,在财产分割中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我国住房法律制度呈现多样性,权属状态包括完全所有权、部分所有权以及承租房屋等。“由于立法体例及技术要求,法律规定必须言简意赅,不...
一、离婚房产过户需要什么手续?
1、夫妻离婚涉及房屋转移的,一般由双方共同申请登记,双方就财产达成协议到民政部门办理就可以了,但一定要及时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房产过户手续,即办理买卖过户,即按照正常买卖程序办理,一周左右时间即可。
2、对于离婚房产过户中,需要办理析产登记。夫妻离婚析产并不需要办理多少手续,只需按照房管局有关规定办理离婚析产登记。析产登记是一种常见的房屋登记种类,与继承登...
【基本案情】
2001年1月,原告王某(女)与被告李某(男)结婚。2013年12月8日,双方因感情不和,原告王某起诉与被告李某离婚。经法院调解双方均同意离婚,其他事项等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对财产分割有异议。依原告的申请法院调取了公司的工商登记,被告李某于2001年2月与其他两名股东周某、张某创办公司。被告李某与其他两名股东各出资200万元,占公司出资总额的33.33%股份未分割,另2012年至今也未能分红。另查明,对原、被...
一、两个离婚纠纷案例
案例一:2014年5月,村民苏某将前夫石某,前夫之父石泰、前夫之母殷某、姐姐石琴以及女儿石双告上了法庭,要求处理离婚时未分割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五被告则辩称,原告的承包地仍然在其父母的户头上,并且原告与石某于2010年已经调解离婚,原告的请求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应该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原告苏某与被告石某原系同村同组隔一户的东西场邻居,双方于1995年12月22日登记...
1、住房公积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住房公积金从其性质上看,是作为一种个人积蓄、单位资助、统一管理和专项使用的住房长期储蓄金,实际上就是平时收入的储备,一部分从个人每月工资中扣缴, 另一部分是单位为个人缴存,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对此,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二)第11条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公 积金,属于其他应当归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
但是实践中,当事人离婚并不...
1、什么是公房承租权?
公房承租权是权利的复合体,不仅仅是承租关系这一债权关系中的权利,也包含了物权的内容,即受人身关系限制的物权。
公房承租权,关于其性质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公房承租权就是一种债权,公 房承租关系就是一种债权法上的合同关系,即产权单位是出租人,居住职工是承租人,与市场房屋租赁不同的是,其租金标准由国家规定。建设部《城市房屋租赁管 理办法》统一规范租赁关系,而没有特别区分...
媒体获悉,合肥市肥西县法院山南法庭审结了一起因离婚后引发的财产纠纷案件。庭审法官在审理时却峰回路转,结果更是与原告的期待大相径庭。
原告童某诉称,其与被告张某于2014年4月17日通过民政局协议离婚,离婚时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分割,丈夫张某允诺给予其7万元。谁料签字离婚之后,张某并未如约支付,后于2014年5月20日写下一张欠条给童某,称暂时手头拮据,稍后支付。但直到童某起诉时,张某一直未能如约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