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男女双方订婚时,通常由一方给与对方一定的礼金或礼物作为彩礼,以促成完美的婚姻。但是,当婚姻关系不成就或者成就后又被解除的,双方当事人又会为彩礼的归属发生纠纷。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中作出如下解释:“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
一对80后小夫妻新婚三个月就开始分居闹离婚,婆家为了索要结婚时的42800元彩礼钱,几次冲到儿媳家里和单位闹事、辱骂。儿媳不堪忍受名誉被侮辱,怒将婆家人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判婆家赔偿儿媳2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夫妻二人最终离婚,女方退回10000元彩礼钱。
新婚仨月就分居
同是1983年出生的莫晓梅和施刚(均为化名)同住在一个小区。2008年两个年轻人开始恋爱,后不到一年两人就登记结婚了。没想到结婚后,二人...
?一、 问题的提出
??虽然我国《婚姻法》规定,以婚姻自由、双方自愿为原则,以双方感情为基础。但是彩礼这一社会现象在我国现阶段,某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还普遍存在,已经形成了当地一种约定俗成习惯,不仅是在农村,在城市彩礼也大量存在。而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个人财富的增加,根据各地风俗不同,男女双方因将来结婚而索要或赠予的彩礼数额也越来越大。同时伴随而生的还有嫁妆的不断增多和价值的...
小王是在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现在仍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聊起结婚的费用,他说他大约花了60万元。
小王今年29岁,是家中的独子,这个年龄成婚在当地也算是较晚的了。父母为了他的婚事几年前就开始张罗上了。买房、装修,选结婚用品,都由父母代劳。小王虽然也参加工作5年了,但每月2000元的工资,除了自己日常花销和各种应酬所剩无几。所以,结婚费用花去了父母所有的积蓄。他说,在大同,没有房子最好不要谈结婚。而买...
在宁夏固原山区,娶媳妇的彩礼动辄就高达四五万元,迫使很多农村子弟多年在外打工。而用高额代价换回的“速配”婚姻,却每每面临“崩盘”的危机,以至于很多农村青年因结婚而借贷,因离婚而致贫。如何摒弃陋俗,提高婚姻质量,已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话题。
彩礼芝麻开花新郎腰被压弯
“去年我们这里受理的农村年轻人离婚案就有120多起,已占到民事案件总量的34%,由此带来的返还高价彩礼的...
最开始的彩礼可称为情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民俗学家曹保明表示,彩礼最早出现在民间,是女孩出嫁时预备的包袱,包括小手绢和给未见面的男人做的烟口袋等物。拿着包袱就可以嫁过去了。
这种带过去的东西演化成陪嫁,都是女方自己带过去的,比如被褥等。最开始的彩礼可以称为情感,男方家长看上女方后,出于情感也会送东西。
这种情况延续了上千年后,真正意义上的彩礼出现了——男方开始准备...
秦皇岛市退休人员刘野2007年与哈尔滨下岗工人王善玲结识,并商议登记结婚。结婚前,王善玲要求刘野为其交纳拖欠的养老保险作为彩礼。刘野分两次将1.5万元汇给王善玲。后王善玲来到秦皇岛后迟迟不与他办理结婚登记,并回到哈尔滨,再也不与其联系。为了讨要1.5万元彩礼钱,刘野将王善玲起诉至法院。近日,哈尔滨道外区法院一审判令王善玲返还1.5万元彩礼钱。
案情回放女方让交纳养老保险当彩礼
今年63岁的刘野是秦皇...
基本概念 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
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rdqu...
彩礼作为民间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婚姻六礼”中就有“纳征”制度(以男方送财物至女方家来确定婚),唐朝《户婚律》则明文规定实行“以聘财为信”的结婚送财物制度。千百年来,这种封建礼法已在我国民间根深蒂固,并逐渐演化成民间习俗,代代相传,在我国乡村至今仍普遍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第...
摘要:婚约和彩礼是民间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涉及千家万户。因婚约和彩礼引发的纠纷也是正常的民事纠纷。婚约和彩礼的意思表示内容很丰富,且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对婚约和彩礼问题进行一刀切。我们通过对婚约和彩礼问题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以百姓视角,以专家眼光”, 重新检视后,认为该条司法解释,既与法理不通,又与民情不合,建议作原则修改。 关键词: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