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海固地虽然被称为“中国贫困之冠”,众多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300元,但当地结婚彩礼却动辄“十五六万元,最少也得七八万元”。
就算是8万元的彩礼,也要很多贫困家庭不吃不喝奋斗10多年才行,高得离谱的彩礼让一些刚摆脱温饱的家庭再次返贫,也催热了一些地方的民间借贷,成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彩礼之俗可上溯至西周,如今,人们延续送彩礼形式只是对...
“85后”潮女与人同居7载并生了孩子,在筹备补办婚礼时与男友闹矛盾并分手后,男友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其返还订亲时所赠彩礼钱,同居女还需返还吗?近日,山东省临沭县人民法院审结该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依法判令被告朱某限期返还原告彩礼5.2万元并承担1640元诉讼费用。
1986年出生的刘某系该县某村青年农民。刘某诉称:2006年2月,经人介绍与1985年出生的农家女朱某建立恋爱关系,去年2月,双方按农村风俗订亲...
王某与周某经人介绍相识,交往一年多后双方订下了婚约,在酒店举行了由双方父母参加的小范围订婚仪式。王某应周某要求,按照当地习俗送给周某彩礼现金5万元及首饰一宗,还给了周某改口费2000元。王某与周某随后开始同居。周某数月后怀孕,王某非常高兴,多次催促周某办理结婚登记,但周某此时却认为双方过去了解不够,同居一起后发现彼此性格不合,不愿与王某办理结婚登记,并自行到医院做了人工流产手术,花费医疗费3000元...
导读: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彩礼应当全额返还,仅指既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又未共同生活这种情况。而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却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即常说的未婚同居,解除后所涉彩礼不应全额返还而应酌情返还,但也可能有不需返还。
原告崔某与被告冉某经人介绍认识,并于2011年4月11日按当地农村风俗订婚。订婚时,崔某给付冉某彩礼3万元,同时还给付衣服2套、手机1部和400元红包(当地俗称“打发钱”)。订婚后,双方...
胥某(男)与罗某(女)于2012年7月经人介绍相识谈婚,双方父母约定礼金为12.8万元。2013年2月22日,胥某将该礼金通过媒人交给了罗某母亲谈某,同年2月26日胥某与罗某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结婚不久,双方因琐事吵架不断,罗某回到娘家长期居住不归。2013年12月17日,胥某向法院起诉,请求与罗某离婚,并要求其返还彩礼8万元。罗某辩称自己没有亲手收取胥某彩礼,无返还义务。
[分歧]
本案在彩礼返还主体上,存在三种观...
关于彩礼分割与返还问题的法律规定彩礼给付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与无条件的赠与不同,其实质是附条件的赠与行为。给付彩礼和收取彩礼是以缔结婚姻关系为前提的。最高院司法解释也关于彩礼的返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产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产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
案情:小军(男方)和小萍(女方)于2006年7月经人介绍相识,后两人交往并决定结婚。小萍分别于2006年9月和11月两次收取了小军彩礼钱共计 16600元,其中用2000元购买了衣物。一个月后,两人举行结婚仪式后同居,可是没过十天,小萍就离开了小军家,后来断断续续的回到小军家居住多次。 2007年5月16日,两人登记结婚。不久,小萍便回到娘家居住。为此,小军向小萍提出离婚,小萍未表态,但其于2007年6月中旬将自己的衣物、电动自...
如今,受社会风气影响,加之现在年轻人婚姻观念淡薄,因而出现了大量的“闪婚”“闪离”。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订立婚约时还有给付彩礼的风俗,所以,随着80后离婚案件的大幅提升,婚约财产纠纷中的彩礼返还也成为基层法官在离婚案件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彩礼的概念、性质
1、彩礼的概念
彩礼,在古代叫纳征,又名纳币,是西周婚姻制度“六礼”中的第四礼,即男方家人派人送...
2004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我国《婚姻法》规定,缔结婚姻以婚姻自由、双方自...
导读:按照地方习俗,男女结婚,通常男方会给予女方彩礼钱。那么,彩礼钱属于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婚前个人财产?
如果所收的彩礼由一方个人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的,应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受赠的财物无特殊约定,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男女双方未共同生活的,可根据最高院1993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规定,考虑财产的来源予以合理分割。如果...